•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打开APP

省政协委员:将常住人口规模作为设市标准

2014-01-18 11:00 来源:南方日报 雷辉

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要求各地各部门坚持以人为核心,创新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扎实推进珠三角城市群建设和粤东西北地区地级市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广东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这条路怎么走?连日来,代表委员们在思考、在建言。

  昨日上午,珠岛宾馆东湖厅,围绕“积极稳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座谈会主题,15名省政协委员积极献计献策。前来听取意见建议的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少华,以及省发改委、国土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奋笔记录。

  粤东西北逾四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城镇化时机成熟

  说起城镇化的重要性,省民进的提案用了一个排比句:没有粤东西北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的大提高,就没有广东形成改革开放新格局,就没有广东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就没有广东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省民建所见相同。该党派提交的提案称,我省城镇化存在显著非均衡性,四大区域间城镇化率差异较大。截至2012年底,珠三角城镇化率达83.8%,高于全省均值16.4%,而粤东西北城镇化率分别为59.1%、37.6%、45.3%,均低于全省均值。

  “我省城镇化总体上属于自下而上的市场经济驱动型。”省九三学社称,这一方面使得多元的城镇化主体,在市场体制下释放出巨大能量,大大加快了广东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的城镇化进程,成长为全国城镇化率最高的地区之一。另一方面,因政府的宏观调控弱化,导致总体发展规划缺位,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

  省民革、省民盟等民主党派以及众多政协委员提交了有关新型城镇化的提案。省政协委员、广东社科院副院长王珺说,粤东西北40%至45%的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抓新型城镇化的时机已经非常成熟”。

  欠发达地区城镇化缺乏产业支撑

  省民建在调研中发现,我省欠发达地区城镇化一个共同的问题是缺乏产业支撑。“城镇化必须有产业带动。没有高层次、强大的工业产业作为强有力支撑,城镇化便失去了发展的产业基础。”

  省政协委员、中山大学教授李宗桂认为,新型城镇化要突出现代精神,将农民转变为市民,农民在洗脚上田的同时,更要“洗脑进城”“进城洗脑”,从内到外都成为真正的具有现代意识的城镇人。

  完善新型城镇化的体制机制是很多代表委员的共同心声。省民建建议改革与新型城镇化发展不适应的体制与机制。比如改革农村土地制度,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在逐步缩小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总规模的同时,适度扩大城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

  省九三学社认为,应进一步修改、完善设市标准,按常住人口规模而不是行政区划级别作为设市标准,赋予各类城市与管理人口规模、经济总量等相应的社会管理和执法权限,提高对区域内常住人口的公共服务能力。

  城市规划要体现中国元素,而非“东方威尼斯”

  徐少华说,政协委员就推进城镇化和新型城镇化发表了很多真知灼见,省委、省政府将积极采纳,并吸收到正着手编制的我省城镇化工作规划中。

  徐少华引用明代著名戏曲家汤显祖的诗作“天地孰为贵,乾坤只此生”,认为这道出了仁人志士“以人为贵”的思想境界和人生情怀,作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党和政府,一定会以更高标准的理念,既以人为核心的理念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他表示,在具体推进工作中,应将人的权利平等和生活幸福作为推进城镇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握好“人与城、乡与城、人与人”三种关系。

  第一,人是城主人,城为人所居。当前城市现代化进程很快,固然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但随之而来的“城市病”也不断出现,比如取消自行车道、大搞灯光工程,这些看起来都是为城市现代化铺路,殊不知这些让我们的城市离“宜居”越来越远。

  第二,乡是城之根,城是乡之果。城市都是由乡村发展而来的,现在我们的城市规划设计院很多,却鲜有乡村规划设计院。我们是不是要特别重视广大乡村的规划和设计,以更好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文脉?应特别注意城镇化对乡土文明、乡村文脉的冲击,比如我们广东无论乡村还是城市设计,都应该注意体现中国元素、岭南特色的水乡风情,而不是建什么“东方威尼斯”、“东方夏威夷”。

  第三,人人生而平等,应兼顾利益、平衡权利。比如改革户籍制度,在充分考虑城市承载力的同时,让更多农业人口市民化是大趋势。同时,对同在一个城市的人来说,都应该享有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党和政府要致力建立公平竞争的规则,保障所有人的合法权利;每一个人都靠辛勤劳动致富,城里人不应高高在上,进城务工人员也不低人一等。

  ●南方日报记者 雷辉 徐林

编辑:王春宇   责任编辑:admin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