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上午中共广州市委十届九次全会开幕,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任学锋作专题讲话。南方日报记者 肖雄 摄
4日上午,中共广州市委十届九次全会开幕。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全省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新形势下的广州城市工作,审议通过《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召开中国共产党广州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的决议》,进一步动员全市干部群众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崇尚实干、追求卓越,推动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建设全面上水平。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任学锋主持第一次全体会议,并代表市委常委会作专题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温国辉就实施意见稿作说明。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世彤就《关于召开中国共产党广州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的决议》(草案)作说明。
构建全球城市网络重要节点
任学锋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做好城市工作的重要意义,明确了城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指明了解决城市发展问题的方法和路径,为我们做好城市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全省城市工作会议对我省城市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中央和省出台的相关文件,对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提出了指导意见。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上来,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奋力开创广州城市发展新局面。
任学锋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城市工作的决策部署,加强城市规划,推进城市建设,强化管理服务,城市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公共服务水平逐步提高,城市环境持续改善,法治广州建设扎实推进,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功能不断强化,城市实力不断增强,城市地位不断巩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但也存在城市规划科学性前瞻性适应性有待增强、城市建设品质有待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有待加强、城市环境有待改善、均等化优质化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城市发展动力转换还不到位等问题和不足,必须切实加以解决。
任学锋指出,担当新时期广州城市发展的历史责任,必须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改革创新、依法治市,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围绕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总目标,着力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提升适宜居住、适宜创新创业创造的城市品质,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安全、更便捷、更舒适、更幸福。
任学锋强调,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是适应全球城市发展新趋势,传承广州城市发展脉络,实现国家赋予广州的城市定位,巩固提升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地位的内在要求。要围绕形成层次更清晰、功能更完善、联系更便捷的枢纽型网络城市格局,进一步加强系统整合,科学布局建设城市空间的枢纽与节点、网络与连接,优化城市形态,凸显城市特征,强化城市功能。着力建设国际航运、航空、科技创新三大战略枢纽,形成新的发展动力源和增长极。整合珠江沿岸优质资源,优化提升珠江两岸经济带、创新带和景观带。系统推进国铁、地铁、城际轨道、高快速路网建设,形成四面八方、四通八达的大交通网络体系,建设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加强城市信息网络建设,强化国际信息枢纽功能。发挥国家战略机遇叠加、区位优越、生态良好、制度创新等优势,加快建设广州南沙新区城市副中心。立足广州自然人文条件,塑造城市特色风貌,形成北部地区山体森林的生态风貌、中部地区历史与现代交融的都市风貌和南部地区滨海新城风貌。坚持开放发展,加强国际交流和区域合作,构建全球城市网络重要节点。
进一步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任学锋强调,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必须推动城市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着力强化规划战略引领,增强规划编制的科学性、规划实施的强制性、规划管理的系统性,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建设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市有序更新,提高城市建筑质量,提升城市建设品质。完善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城市环境建设长效机制,推进城市智慧管理,创新城市基层治理,保障城市公共安全。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促进产城融合,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支撑。优化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坚持公交优先,提高公共服务品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市民现代文明素养。优化生态环境,建设具有岭南特色的森林城市、绿色城市、生态城市。
任学锋强调,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必须加强城市发展的组织和制度保障。加强组织协调,深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依法规划建设治理城市,提高城市工作能力,营造有利于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城市工作格局。
温国辉对实施意见稿的起草过程、总体考虑和主要框架作说明。他指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实施意见稿起草工作,组织开展专题调研,多次征求各方面意见,反复进行修改和完善。实施意见稿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的部署要求,紧密结合广州实际,从坚持广州城市发展战略定位、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发展、坚持着力破解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等四个方面考虑,对广州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全会审议通过后,将制定配套落实措施,确保《实施意见》落实到位。
温国辉还重点说明了实施意见稿中关于实现城市发展更高定位、补齐城市发展短板、应对城市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守住城市发展底线等四个方面问题。
■全会关键词
1.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
国务院在对《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的批复中指出,广州是广东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
2.枢纽型网络城市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持续深入推进,城市交通网络、信息网络、产业网络、创新网络、人才网络、生态网络逐步完善,全球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加速集聚扩散,城市的枢纽带动力和网络连通性直接决定城市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优化城市形态,凸显城市特征,强化城市功能,促进要素自由流动、资源优化配置,将为巩固和提升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地位提供强大支撑。
建设“一带一路”战略枢纽城市,提升城市国际化层次和水平,积极争取重大国际会议和交流活动落户广州。
3.一江两岸三带
珠江两岸经济带、创新带、生态景观带;突出历史文化传承、现代都市品质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主题,从西向东重点建设三十公里精品珠江,即从白鹅潭到广州大桥的西十公里,形成展现城市历史风貌的滨水长廊;从广州大桥到琶洲岛东端的中十公里,形成展现大都市魅力的岭南水岸;从琶洲岛东端到南海神庙的东十公里,形成展现开放活力的现代化港城。
4.南沙新区城市副中心
南沙地处珠三角几何中心,叠加国家新区、自贸试验区、“一带一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等战略机遇,拥有区位优越、生态良好、制度创新等优势,具备建设城市副中心的基础和条件。
5.三大国际战略枢纽
国际航运枢纽、国际航空枢纽、国际科技创新枢纽。
6.大交通网络体系
铁路网络:优化广州站、广州东站、广州南站、广州北站等铁路客运枢纽布局,形成以大田集装箱中心站为核心的空铁联运、海铁联运、陆铁联运的铁路货运枢纽。推动建设广汕客专、京九客专广州联络支线、广湛客专、深茂铁路广州段等国铁干线。
城际交通:完善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线网,建设广清城际、广佛环城际、穗莞深城际、佛莞城际、广佛肇城际、中南虎城际等重点项目。
地铁网络:加快地铁11号线、18号线、22号线等项目建设,到2020年城市轨道交通里程超过520公里。
机场路网:推进机场第二高速和南大干线、从化北部快线等道路建设,构建外围城区与中心城区的快速直达通道。市政路网:打通“断头路”,提高市政道路网的通达性、便利性。